[索引号] | 11610800664103117F/2021-00474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 [ 发文日期 ] | 2021-01-11 |
[ 效力状态 ] | 有效 | [ 文 号 ] | |
[ 名 称 ] | 榆林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 关于呈报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打算的报告 |
榆城管指挥中心字〔2020〕4 号 签发人:李立昊
榆林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
关于呈报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打算的报告
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现将《榆林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打算》呈报,请审阅。
榆林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
2020年12月15日
榆林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
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打算
2020年,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指挥中心围绕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这一核心,全力服务各执法分局,直属支队和相关单位做好城市管理和执法业务工作,为下一步各项工作的开展,初步奠定了基础。现将一年来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围绕中心履职责,业务开展谱新篇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按照要求,我中心主动担当作为,牵头起草拟定了《榆林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推进方案》,并以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名义向榆林市属各县(市)区城市管理执法局正式印发,要求各县市区按照方案要求,尽快制定切合本县(市)区实际的实施方案,明确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具体建设任务和完成时限,为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
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科技化、智能化、数字化、网格化优势,我中心遵循“属地管理、无缝对接、全面覆盖”的原则,注重发挥街道办(社区)等基层组织在城市管理中的独特作用,初步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网格化责任监管机制。将榆林主城区312平方公里范围划分为647个责任网格。与榆阳区12个街道办(85个社区),横山区科创新城2个街道办(11个社区),进行了市区网格无缝对接,初步实现了市区“一张图”,系统“一张网”的目标。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我中心开展了数字榆林建设调研工作,填写了《信息化建设基础情况表》《2018年4月后新建业务系统清单》《从其他部门获取数据需求清单》。完成了2019年度榆林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指标数据,并上报智慧局。主动联系与事部件有关联的市级单位,一致协商事部件确权的相关工作,初步完成了32个单位的事部件确权方面的意见征求工作。运用航空摄影和影像制作分别完成了科创新城93平方公里1:500内业采集、成图编辑工作以及高新区明珠大道附近约6平方公里倾斜摄影工作。
我中心积极与住建部城市管理监督局和省住建厅对接汇报,开通了国家政务外网,打通了部、省、市网络环境,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于2020年6月10日提前实现与国家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联网,实现了互联互通,增强了城市管理统筹协调能力,提高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现代化的轨道迈进。9月25日,中心组织召开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市级指挥平台项目终验收会议,会议听取了建设单位项目总结汇报,承建单位工作汇报,审阅了相关文档,观看了系统演示,查看了现场,经专家组质询和讨论,完成了验收工作,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立足岗位做贡献,服务基层勇担当
中心全体人员始终秉持“服务基层,便利为民”的工作理念,助推城市管理执法业务工作不断向前迈进。一是服务各执法分局全力开展规划监察执法工作,确保中心城区“零违建”目标得以实现和保持,对各执法分局上报的违章建筑拆除所需机械设备和用工请求,一律简化办理程序,加大人员调配力度,及时进行安排协调,全力保障违章建筑拆除工作的顺利推进。全年安排专门的拆迁公司拆除违章建筑101起,拆除大型户外单立柱广告52块,派遣拆除工756人次,氧焊工223人次,起重机107辆(次),板车87辆(次),自卸汽车130辆(次),挖掘机4辆。二是针对中心城区“野广告”乱张贴、乱涂写的严重污染城市市容环境的现象,中心工作人员主动与两家广告清洗公司负责人对接,共商治理方案,研究清洗举措,完善清洗设备,提高清洗效率。录入追呼平台追呼野广告号码183条,追呼频次达7492073次,清洗“卡片式”野广告65000张,“图章型”野广告93000张,清洗涂刷面积累计约18000平方米。三是借助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科技化优势,全力配合各执法分局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结合各分局的管辖区域,指挥中心将细化出的120路高清视频监控系统逐一分配给工作人员,进行实时视频监控并进行抓拍,对发现的各类城市市容市貌问题收集汇总并转办,为各执法分局开展市容市貌整治提供及时客观真实的视频数据资料,提升了城市管理执法的效率。与此同时,中心重视“平安榆林”的建设,多次为公安(派出所)办案提供视频监控协助,提高了公安的办案效率,得到了公安(派出所)等部门负责人的一致赞许和感谢。
三、狠抓队伍建设,注重业务素质培养
中心从组建的第一天起,高起点切入,精细化要求,规范性运作,努力打造一支勤政务实、业务精良、团结文明、公正清廉的队伍。一是注重工作理念的重塑。要求全体人员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危机感与警惕感,深刻认识信息化、数字化、科技化浪潮对当前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与新课题,克服本领恐慌与能力不足的缺点,凝聚价值共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全身心投入日常工作,在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学会处理复杂问题、热点、难点问题,社会关注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注重业务能力水平的培养。鉴于中心人员来源多样化,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有待提升的现状,我们组织相关人员赴宝鸡实地参观学习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方面的先进做法和好的经验,提升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和能力水平。三是注重思想引领,使全体人员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等内容,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中心全体党员干部不断强化纪律规矩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和政治上的纯洁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数字化城市管理事业贡献力量。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制度建设需要加强。指挥中心内设机构今年8月份确定,领导机构刚组建,科室功能没有完全发挥,相关工作职责草拟刚完成,规章制度不完备,工作开展不能有章可循。
二是人员队伍管理需要跟进。中心处于组建的初期,人员由其他各个部门抽调,素质参差不齐,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涉及的相关业务知识的理解掌握还远远不够,急需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
三是工作人员短缺,按照市编制委员会拟定的我中心领导职数、内设机构、人员编制核定数量,中心现有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尚不能完全适应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是后勤事务保障方面需全部向市局申请,占用市局办公经费,需配备专业财务人员,建立指挥中心财务管理制度;执法车辆配备不足,中心现有1辆执法专用车辆系直属支队借用,随着后期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急需配备工作所需车辆(预估需要15辆)。
五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建设方面。基础平台的2期建设已提上议事日程,须近早拟定建设方案;指挥大厅的指挥手册和事部件确权和处置考核办法须在前期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城市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2级平台建设要加快;现有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与基层各街道办指挥平台的对接融合不畅,网络一体化的目标任重道远。
五、2021年工作打算
一是按照构建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的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为新格局,以现有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和工作体系为基础,逐步建立起城管委领导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机构机制,实现对全市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和监督考核等目标。
二是加快县(市)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建设。市级平台海量的存储空间为各县(市、区)信息存储提供了有力保障,为管理体系向基层延伸提供了重要支撑。督促各县(市)区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建设,逐步实现与市级平台的联网,实现互联互通。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把队伍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力量整合与调配,配足配强工作机构和人员队伍、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是注重安全建设。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确保业务工作开展和机关建设在安全、平稳、有序、和谐的轨道上运行。
五是继续加强疫情防控,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统筹疫情防控和日常工作开展两不误、两促进。
总之,一年来,我中心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下,全体人员发扬团队合作精神,注重工作细节,认真履职,细致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2021年,我中心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己任,全力服务城市管理和执法业务工作的开展,团结带领全体人员圆满完成市局党组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开创指挥中心工作新局面,推动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