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610800664103117F/2021-00475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 [ 发文日期 ] | 2021-01-22 |
[ 效力状态 ] | 有效 | [ 文 号 ] | |
[ 名 称 ] | 中共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党组 关于呈送2020年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打算的报告 |
榆政执法党组字〔2020〕44号 签发人:杨文慧
中共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党组
关于呈送2020年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打算的报告
中共榆林市委:
现将中共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党组《2020年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打算》予以呈送,请审阅。
中共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党组
2020年12月24日
2020年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打算
2020年,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正确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坚持疫情防控和中心工作两手抓、两不误,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早起步、早达效,顺利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城市顽瘴痼疾得到进一步整治,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一、2020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事业单位改革落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更加顺畅。完成了下属9个事业单位改革任务,对9个事业单位进行了机构重组、机构更名、职能调整,将执法空港分局与执法西南分局合并成立了执法第三支队;河滨公园管理所与广场管理所合并成立广场公园管理所;市环卫处更名为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市园林处,更名为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执法榆阳分局和执法榆横分局分别更名为执法第一支队、执法第二支队;中心城区榆阳区范围内除了保留城市违法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和运输、消纳建筑垃圾(渣土)等方面的行政执法职责外,其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职责下沉榆阳区政府。成立了榆林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
(二)严格规划监察执法,全面实现违建“零增长”目标。按照“严查、严控、严拆”管控措施,持续保持对违法建设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不断完善网格监督管理机制,严厉打击私搭乱建和抢修抢建行为,共查处违建319起,拆除违法建设36185.69平米,消化历史遗留违建 18197.50 平米,有力维护了城市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
(三)强化市容环境整治,城市品质有了更大提升。深入推进“两巩固五创建”活动,开展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商砼车整治、违法停车专项整治、渣土车专项治理、校园环境综合治理、野广告清理整顿、绿化带清扫、“烟头革命”等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学校、医院等周边流动摊贩、出店经营、散发广告等市容乱象清理整治力度,强力推进行业乱点乱象整治工作。共处置占道经营52223起,拆除门头牌匾1630块,拆除环保广告垃圾箱808个,治理“野广告”7709起,处理违章停车14617起,拖移违停车辆1207辆,暂扣共享单车33155台,护送流浪乞讨人员82人次。
(四)加强停车场点建设管理,“停车难”问题明显缓解。强化停车场规范管理,委托城投公司监管了城区道路两侧成片区的停车场(点)102处6771个停车位;加大停车场点建设,建成了5个地面林荫停车场和市资源规划局后院公共停车场和市委西侧停车场,新增停车位631个;积极与长城路办事处和永乐东村委会协商,将长城路与校场路十字西北角原美食广场增设了部分停车管理设施,打造成广场停车场对外开放,同时在榆溪河圣都乐园景区周边河滨路沿线规范管理、对外开放了13处停车场(点),共增加820个停车位,全年共新增机动车停车位1451个。启动编制《榆林中心城区停车专项规划(2020-2025)》及《中心城区停车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针对“共享单车”无序投放、超量投放等问题,开展了摸底排查,草拟了《榆林市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
(五)强化环境保护执法,餐饮油烟污染和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扎实开展铁腕治污攻坚行动,中心城区3245家餐饮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装置,314家(流动烧烤20家)烧烤门店全部更换环保炉具,油烟净化器安装率和烧烤环保炉具更换率为100%,油烟净化器和环保炉具油烟检测率为96%,“两线并一线”(净化设备开关线与抽风机线开关线整改为一条线)整改落实率100%,每两个月定期对净化设施进行维护清洗,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同时,加大渣土车运输监管和国三、国四渣土车淘汰力度,中心城区共有17家渣土公司258辆渣土车,全部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年底前全部淘汰国三、国四渣土车。加大建筑工地监管,全面落实按照六个百分百要求,在施工工地安装了监控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依法查处餐饮油烟污染1068起,违规渣土运输45起,处罚金136300.00元,焚烧秸秆废弃物65起,非法储存运输燃烧烟煤138起。
(六)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摸底调查工作,对榆林十二县市区垃圾分类开展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设备配置情况及榆林城区内所有小区进行了摸底调查,设专人与每个街道办事处建立了网络联系渠道。印发了《榆林市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榆林市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标准》,《榆林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目前已进入立法调研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10月初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始运营;日处理1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场预计2021年建成投运;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中心(包含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大件垃圾拆解中心、园林垃圾粉碎中心)年内建成投运;“榆林垃圾分类科普教育体验馆”预计年底建成投运;河滨公园北段的垃圾分类主题公园现已建成开放。开展垃圾分类进学校、进广场、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商场、进酒店、进企业“八进”宣传活动,先后在十七小学、第二中学、农业农村局、望湖路社区、国贸荟等机构开展了“垃圾分类进校园、引领校园新时尚”、“垃圾分类人人参与、文明风尚你我同行”主题活动。我市在全省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考核中分别获得第三、第四的好成绩。
(七)加强游园绿地管护,城市绿化品质进一步提升。完成了城区75条道路绿化补植任务,补植绿化苗木40多种、19万株,栽植草皮310平方米;对道路绿化、绿地及游园严抓细管,及时清理死树枯枝、病枝,生产垃圾日产日清;进一步完善城市园林绿化服务功能,对辖区内所有水路管道进行了试水检修,维修问题管路,提升了浇灌设施利用率;大力开展城区亮化美化,对机场转盘、榆林大道与迎宾大道十字南北绿地、南门车站至工人文化宫、榆阳路至人民路(城墙边绿地)、南门骆驼雕塑进行美化亮化。“五一”前夕,在长城路、榆林大道、机场路等主要道路摆放时令花卉,进行美化改造,不断提升城市景观效果;严厉打击毁绿行为,查处毁绿行为78起、绿化开口35起,共计收回赔偿金149.64万元,切实保护了已有的绿化成果。
(八)加快公用设施提升改造,公园广场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对广场园路、设施进行全面维修维护,广场各类附属设施整洁美观,建筑物及园路铺装平整,设施完好率达98%以上,日常亮灯率达97%以上。为促进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在精细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前提下有序开放新建路与世纪广场交接处全部地段,作为流动商贩临时经营场所,摆设流动摊点300余个,解决了400多名低收入者就业问题。
(九)全力推进法治城管建设,法治观念不断深入人心。通过政治理论组学习、“城管微课堂”、市容普法班、城市管理执法“四进”活动等方式,进行“七五”普法和法律法规学习,进一步增强执法人员和服务对象的法律素质、诚信守法观念和城市管理责任意识。组织法制综合学习培训85余次;录制“城管微课堂”线上学习视频12期;开办市容普法学习班22期,学习教育摊贩600余人次;开展“四进”普法综合宣传活动36次,印发宣传资料5170余份,受理咨询1284人次,市民群众法治意识显著提升,法治观念不断深入人心。
(十)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业治乱成效显著。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持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的工作思路,全面摸排深挖,依法重拳出击,严厉整治城市管理执法系统内的涉黑涉恶涉乱现象,118条摸排线索,7条转办问题,全部办结。在行业领域整治中,行政立案7起,警告15人,罚款191.7万元,扣押冻结财物2020件,其他形式的打击整治30起,有力维护了城市正常管理秩序和市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十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真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扎实做好百姓问政、12345便民服务热线、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工作。办理百姓问政1713件,12345便民热线1674件,办结率100%;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3件,政协委员提案34件,办结率100%;受理网站投诉145条,全部回复办理;受理来电访20次,接待来访人员128人次。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全局保持安全稳定。
(十二)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求,深入开展了赵正永严重违纪违法案以案促改工作,举办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专题学习班、延安精神专题辅导班;强化主体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落实,制定了《党组主体责任清单》,建立了领导干部全面履职纪实、一线调研等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调动各级领导班子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力争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研究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成果体现在一线,示范带动了全市城市管理执法系统干部职工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党员先锋指数考评与“三类五星”评定相融合,以党支部为单位,以季度为周期,对每名党员进行指数考评和星级评定,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
二、2020年工作亮点
(一)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千方百计助力复工复产。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成立工作专班,组建了10支党员突击队,全面投入一线开展各项工作,在疫情防控最关键2月份,全局出动人员17000多人次,深入街道社区、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和城市主次干道进行巡查检查,禁止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禁止举行各类商业促销、庆典等活动,禁止活禽销售,严厉打击野生动物交易行为,清理占道经营100多起。重拳打击、顶格处罚各种抢修抢建行为,拆除和制止了榆林二院南门到期蔬菜直销厅等违法建筑4起。对公园广场、园林绿地环境卫生保洁、消杀和公共秩序管理,全力劝导制止人员聚集。严格实行垃圾分类处置,对城区3个生活垃圾转运站实行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4632多吨。同时组建3个督查组,每天对各单位、小区、商场等设置口罩等防护废弃物专用收集桶和管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有效防止二次污染,维护城市良好环境秩序。在人员返岗和复工复产以后,按照中省市工作精神,积极指导县市区做好复工复产期间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印发了《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关于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期间城管执法工作的通知》,坚持放开与监管并重,有序推动“地摊经济”“夜间经济”发展,规划摊贩临时摊点群59 个,设立摊位1504个,解决了2725名低收入人员就业问题,允许122个大型商场占道经营、出店促销,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秩序的恢复。
(二)见空插绿,城市绿色空间进一步拓展。认真落实“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要求,在土地性质不变、权属不变、不影响土地所有者开发利用的前提下,对榆林大道、建榆路、文化路、长城路、芹涧路、富康路、迎宾大道两侧和市委西侧11块空闲土地进行绿化改造,绿化总面积36.39万平方米。主动对接、协调陕西华电认领绿化任务1600亩,概算投资1186.3万元,已完成投资654.9万元,完成三年总投资的60%。绿化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各个督查组充分肯定,榆林电视台督查在线栏目、榆林电视台新闻栏目也先后两次进行采访报道。
(三)狠抓落实,民生实事任务提前完成。一是5个地面林荫停车场(点)建设目标提前完成。完成了火车站广场南侧地面林荫停车场、文化南路与康安路十字东南地面林荫停车场、市场监管局南隆城富康西侧地面林荫停车场、市财政局对面林荫停车场、长城南路与校场路西北角地面林荫停车场等5处地面林荫停车场(点)的建设任务,共增加公共停车泊位369个。二是便民市场打造及升级改造顺利完成。完成了开光路综合便民市场(占地面积8亩,民间投资60余万元)、尚德名苑南门便民市场(占地240平米,民间投资100余万元)、苏庄则便民综合农贸市场(占地556平米,政府投资9.5万元)等3处便民市场和林河西路、南川村口、旧二院3处早夜市摊点,增设便民摊位125个。提档升级了夫子庙美食街、中央公园早夜市摊点、长兴路等3处便民市场。同时,规范设置了兴达路夜市疏导点、太白路便民规范点、松树林早市摊点、林河西路早夜市摊点、农垦花园附近早夜市摊点、南川村口早夜市摊点、旧二院早夜市摊点等10余处便民(早夜市)摊点。
(四)数字城管平台实现与国家平台联网。2020年,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接入了住建部信息平台,实现了与住建部互联互通。同时,完成了科创新城2个街道办事处11个社区万米单位网格的普查工作。
(五)出台全省首个地级市综合执法办法。联合市委政法委、市监察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修订并印发了《榆林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办法》。《办法》是全省各市有关城市管理方面出台的第一个系统性、完整性的规范性文件,明确了综合执法工作职责、执法程序、执法权限等,不仅为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还为城市管理立法奠定了基础。
(六)开展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冬季大练兵活动。为深化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11月30日到12月18日,在榆林学院集中组织开展了2020年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冬季大练兵活动。大练兵”活动坚持实践引领、问题导向,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设置了政治理论、行政执法、业务知识、党风廉政、行为规范和体能队列训练等重点培训项目。邀请了省住建厅、西安交通大学、市委讲师团等知名专家教授授课,850多名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受到系统教育,进一步提升了队伍综合素质。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县市区市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缓慢且不够到位,例如多数县市区虽然成立了城市管理执法机构,但机构划转、人员配置、责任匡定不到位,还是原来的人马,只是加挂了一个城市管理执法局牌子。县市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整体滞后,难以在上级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市县平台互联互通,导致全市整体滞后。
(二)队伍素质整体不高。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一直以来以事务繁杂、工作压力大、社会口碑坏等负面形象被社会认同,这导致有能力的干部不愿意进入或留在城市管理执法部门。此外,由于正式人员偏少,为了应对日益繁重的城市管理执法任务,市执法局聘用了大大量协管人员,协管人员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 没有晋升机会,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
(三)城市公共设施短板突出。中心城区停车场、便民市场规划布局少,不能满足快速增长了城市发展需求,停车难、买菜难问题突出并且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城市产业布局不合理,洗车店、二手车市场遍地开花,环卫岗亭、爱心早餐店、配电箱、隔离护栏等大量占用人行道,挤兑行人步行空间,严重影响城市美观。
(四)城市管理方式滞后。城市管理理念滞后,应用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技术管理城市的能力不足。部门利益掣肘,权利本位思想作祟等,导致本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孵化难,外地技术消化吸收难,推广应用难。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认真做好各方面工作,指导各县市区持续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不断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加大新技术应用,着力提升城市能力现代化,为全市人民打造一个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生活环境,为榆林城市品质提升,建设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