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610800664103117F/2021-00476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 [ 发文日期 ] | 2021-01-22 |
[ 效力状态 ] | 有效 | [ 文 号 ] | |
[ 名 称 ] | 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关于 报送“十四五”时期工作思路和2021年 重点工作计划的报告 |
榆政执法函〔2021〕2号
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关于
报送“十四五”时期工作思路和2021年
重点工作计划的报告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按照工作要求,现将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十四五”时期工作思路和2021年重点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十四五”时期整体工作思路
(一)推进城市智能化管理。加快市、县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形成覆盖全市、区县、街道、社区4级城市管理网络。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智慧环卫、智慧园林、智慧执法、智慧交通、智慧停车等信息管理系统,积极探索建立基于全面感知的数据研判决策治理一体化智能城市管理模式。
(二)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城管委高位运行、综合协调职能职能,狠抓部门协同联动,落实职能部门事部件确权,推促各成员单位按期处置精细化管理案件,形成齐抓共管、全员共治的格局。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建
设,细化相关管理标准和规范,明确管理范围和内容,制定管理、考核细则,使城市管理每一项工作内容具体、流程清晰、标准统一、行为规范。
(三)推进城市依法管理。坚决制止违法建设行为,对违法建设进行联合监管,实行联防群治,将违法建设主体的行政处理决定信息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依法对失信主体采取惩戒措施。全面推进执法责任制,建立以执法有依据、行为有规范、权力有制约、过程有记录、违法有追究为主要内容的执法责任制度,用法律保障城市规划的严肃性。
(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探索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坚持党建引领街乡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搭建执法部门到街道乡镇开展综合执法的工作平台,建立高效运作的工作机制,强化街道乡镇统筹协调职能,引导各部门强化服务基层意识,推动各方力量下沉街道乡镇,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五)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2023年,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六)加强中心城区品质提升改造。注重城市绿化美化提升,开展街头绿地游园提升改造,打造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两季有景,富有城市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榆溪河生态长廊争创4A级景区,打造城市文化旅游新品牌;加强公园广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打造舒适便捷的公园休憩环境;合理规划便民市场、停车场,优化选点布局,提高设计品质,使便民市场、停车场与城市品位、街区环境相得益彰。
二、2021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编制中心城区停车专项规划。在充分衔接榆林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公交规划等基础上,统筹城市功能分区的区位特征、用地属性、交通发展等状况,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中心城区停车设施建设,科学编制《榆林中心城区停车专项规划(2020-2025)》和《中心城区停车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二)加强停车场建设。在新二院西侧,投资5000万元建设地下立体智能停车库,面积2万平方米,持续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
(三)全面启动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运行。召开全市数字城管事部件确权大会,完成部门确权,组件信息采集队伍,建立数字城管管理标准和考核办法,全面启用数字城管平台。加快县级数字城管平台建设,推进市县联网,形成覆盖全市、区县、街道、社区4级城市管理网络。
(四)加强公园广场设施提升改造。维修部分自控室、公厕、管理房等建筑物屋面防水,维修维护园区、广场、园路、监控、护栏、管网、路障房、景观桥廊、外置音响等公共设施;粉刷(涂料)部分假山、廊亭、标识牌;对部分景观水池壁进行改造(干挂花岗岩);更换部分景观设施电缆;改造提升部分园路照明设备;清理部分水系淤泥,保证设施完好率达98%以上,亮化率达96%以上。
(五)持续开展中心城区空闲地绿化。深入贯彻落实“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要求,在土地性质不变、权属不变、不影响土地所有者开发利用的前提下,继续开展中心城区闲置空地绿化美化,完成东沙片区10块空闲土地的绿化任务,绿化面积220亩。
(六)加强城乡环卫工作。推进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督促各县市区城区环卫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中心城区主要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70%以上,其他县市区达60%以上;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监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进一步规范中心城区建筑垃圾运输处置管理,建成库容150万方的装修垃圾和飞灰填埋场和日处理500吨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做好大梁湾原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置、填埋气发电厂监管和场区设施维护等项工作。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协调市人大加快《榆林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立法进度,出台《榆林市垃圾分类管理考核细则》;加强各县市区和各部门垃圾分类工作督促指导,积极争取垃圾分类专项奖补经费,以奖代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指导和推进力度,确定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园林垃圾的收运处置模式;对金沙路、上郡路、松林路、延寿路4所生活垃圾转运站进行改造提升。
(七)持续抓好市容环境整治。以城市创建和保障省运会为抓手,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秩序、渣土运输、大气污染防治、车辆违停等方面的专项治理工作,推动城市市容环境持续改善。
(八)加强行政执法力度。按照“老违建负增长、新违建零增长”目标,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坚决打好违法建设监管“持久战”,维护中心城区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强化餐饮油烟、露天烧烤、渣土扬尘、散煤治理等执法力度,攻坚决战决胜蓝天保卫战。
(九)加强队伍建设。坚持党建统领,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形成以党建促队建、促业务的良好局面。深入推进“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持续加强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培训教育,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综合素质。
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2021年1月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